離開PIMCO.com

您現正在離開品浩網站。

Skip to Main Content
經濟及市場評論

美國經濟能多有效地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前景取決於美國供應鏈是否能相對快速地從中國轉移,此過程將不會暢通無阻。

美國的貿易政策在幾週內大幅改變。近期,許多觀察者認為特朗普政府持續調整關稅政策,包括延遲、談判與豁免,可能減輕對美國經濟的整體衝擊。與這種情緒一致的是,美國股市自4月2日的公告中回升。例如,標準普爾指數在4月2日關稅公告後的幾天內,年初至今的跌幅曾達到15%;而至4月15日,標準普爾指數跌幅約9%。

過去數週,特朗普政府從對多數貿易夥伴實施高額且廣泛的關稅,轉向更為溫和的10%基準關稅,並重點關注中國,中國的多數商品目前面臨145%的關稅。

即使在最新的關稅變化後,我們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仍高,機率約為50%;這取決於美國供應鏈能否相對快速地從中國轉移到其他生產來源,此過程將不會暢通無阻。

關稅最新動態

特朗普政府於4月2日宣佈廣泛的基準與對等關稅後數天,對特定產品進行部份豁免,並將對等關稅推遲90天。這些變化導致美國關稅更加集中於中國,中國的多數商品目前面臨145%的關稅。另外,美國對來自其他國家的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對加拿大、墨西哥與一系列產品徵收個別關稅,預期還會開徵更多針對特定產品的關稅。

雖然不保證當前關稅政策會持續至90天的寬限期結束,但當前政策可能會以某種形式繼續存在。在不斷變化的政策細節中,政府對其終極目標的立場保持堅定:為美國出口開拓市場,消除其他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減少甚至消除對中國生產的依賴。

使美國經濟與中國脫鈎

由於關稅已從高額且廣泛轉向更集中於中國,我們認為美國經濟避免受短期關稅影響而衰退的可能性,取決於以其他國家的進口無縫替代中國進口的過程。

如果維持在當前水平或更低,關稅可能會導致美國的中國進口崩潰。根據進口量對進口價格變化反應的預期,每增加1%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進口量將下降1%;對中國徵收超過100%的進口關稅應使美國來自中國的進口量歸零。

如果所有或部份中國進口商品能夠被其他國家的類似商品替代,而這些國家僅需繳納10%的基準關稅,短期衝擊即使仍然顯著,也應會較溫和。我們對轉移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持懷疑態度,原因如下:

  • 隨著供應鏈重新調整,港口和入境點可能會出現運輸與物流中斷。疫情期間的經驗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而關稅公告伴隨的近期供應商交付激增,顯示企業對新供應鏈中斷感憂慮。在美國暫停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小額豁免後,美國郵政系統無法管理這些小額郵包關稅問題;此例即為美國在面對如此重大的政策變化時遇到的內部行政挑戰。
  • 部份中國製品可能不易替代。根據美國商務部資料,美國進口份額大於75%的中國進口商品超過1,000億美元,進口份額60%的中國進口商品則超過2,000億美元。高度依賴中國進口的產品包括電玩遊戲、家電與電腦週邊(如鍵盤)等消費品。即使次級來源國的生產顯著增加,短期內也可能不足以彌補這一缺口,可能導致美國消費者不得不承擔大部份關稅增加的成本。
  • 即使其他國家能消化額外需求,生產類似商品的成本可能會更高。事實上,中國製品與其近似替代品之間的價差,可能高於對其他國家徵收的10%基準關稅。根據人口普查資料,在所有美國進口的商品中,中國製品相對於全球平均生產者具有約30%的價格優勢。在中國佔多數進口份額的產品類別中,其他地區生產的類似產品價差可能高達50%至75%。即使在中國進口集中度較低的產品類別中,平均價差亦為20%。
  • 由於美國製造業基礎經歷數十年的衰退,當地可能並無額外的國內製造能力去吸收失去的中國產能。吸收國產產品需求的能力將需要美國製造業作出重大轉變。根據聯儲局資料,過去20年的美國製造能力共增長1.2%;同時,根據勞工統計局資料,美國實體商品消費增長78%。

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由於在美國或其他貿易夥伴建立新的產能需要時間,關鍵問題是目前中國以外的產能是否能夠吸收美國進口商日益增加的需求。這些轉變發生的速度與價格將決定供應鏈中斷與美國物價上漲的幅度。

如果這些轉變相對順利,新的貿易流量可能會部份抵銷美國目前10%基準進口關稅的影響。即使徵收10%關稅,墨西哥與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可能相對受益。考慮到美國製造業現狀,國內進口替代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受到限制。對於以往從中國採購的部份產品,可能更難找到替代品,增加供應鏈中斷的風險。

退一步看,此次政府的關稅行動是自1930年《斯姆特-霍利法案》(Smoot–Hawley Act)以來最大規模。總體而言,我們預期本年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停滯,而通脹將再度回升,經濟衰退風險仍高。中期來看,投資增加可能有利於美國經濟,但短期內,衝擊似乎是不可避免。

專家

請幫助我們了解您,以便提供合適的網站內容。

條件及細則

請細閱以下的條件及細則。

{{!-- Populated by JSON --}}

選擇所在地


Americas

Asia Pacific

  • Japan

Europe, Middle East & Africa

  • Europ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