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通脹情況
經歷數年相對溫和的時期後,近年的通脹升至40年高位,投資者如能了解通脹的成因、對投資組合的影響,以及在投資格局轉變時需要考慮的部署,或會對投資有所助益。
甚麼是通脹?
隨著經濟增長,商界和消費者用於貨品和服務的開支增加。當經濟週期處於增長階段時,貨品一般會供不應求,生產商因此可以上調價格。結果,通脹率隨之上升。
通脹是指整體物價水平持續上升。溫和通脹反映經濟增長,但高通脹則可能表示經濟過熱。
如果經濟增長迅速加快,需求會更趨殷切,生產商便可持續調高價格。即使需求並無重大變動,供應限制亦會導致價格上漲。這或會引致物價飆升,亦可稱為「通脹失控」(runaway inflation)或「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
在美國,通脹問題經常被形容為「市場有過多貨幣追逐太少貨品」。換言之,當消費開支超越貨品和服務供應,經濟體系的貨幣供應便會高於金融交易所需的金額,結果會削弱貨幣的購買力。
如何量度通脹?
經濟師和央行通常以「核心通脹」來決定通脹率,例如「核心CPI」或「核心PCE」。有別於通脹,核心通脹並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這是因為食品和能源價格或會在短期內大幅波動,在反映長期通脹趨勢時可能造成誤導。
投資者可參考數項定期公佈的指標,以了解通脹水平。在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是最受關注的指標,反映房屋、運輸和醫療等貨品和服務的零售價格。然而,聯儲局則傾向參考個人消費。
通脹的成因是甚麼?
對於在某個特定時期導致通脹的原因,經濟師未必抱持相同的觀點,但他們大致把成因分為兩類:成本推動型通脹和需求拉動型通脹。
商品價格上升是成本推動型通脹的例子之一,因為當商品價格上升,基本貨品和服務的成本普遍會增加。
另一方面,需求拉動型通脹會在整體需求增長過快時出現。如果央行急於增加貨幣供應,但貨品和服務的供應增幅未能趕上,便會出現這種通脹情況。求過於供會引致物價上漲。
開支價格指數(PCE),因為PCE涵蓋的開支範疇較CPI廣泛。英國的官方消費物價通脹指標是消費物價指數(CPI)或消費物價調和指數(HICP)。歐元區方面,主要通脹指標同樣被稱為HICP。
成本推動型通脹例子
油價上升和貨幣貶值均曾經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脹。
油價上升例子
- 油價上升,令全球經濟各個行業的價格上漲。
- 在2020年至2022年,石油庫存跌至低位,加上經濟在新冠疫情後重啟令需求急增及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 油價上升削弱了消費者和企業的購買力。
- 經濟師認為油價上升有如「徵稅」,將會影響經濟狀況。
供應鏈干擾
- 由於航運及勞工供應受到干擾,全球供應鏈自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以來顯著放緩。
- 這個情況導致材料供應短缺,繼而推高貨品價格。
- 俄烏戰爭干擾了供應情況,令價格上升。
如何控制通脹?
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倫銀行等央行意圖透過調控經濟活動的步伐來控制通脹。央行通常會調整短期利率,以圖影響經濟活動。
貨幣政策是指國家央行對當地貨幣供應的管理,而調整利率便是最常見的貨幣政策手段。
然而,央行亦可收緊或放寬銀行業的儲備要求。銀行必須把某個百分比的存款存放於央行,或持有一定比率的現金。調高儲備要求會限制銀行的貸款能力,因而導致經濟活動放緩;而放寬儲備要求則一般會刺激經濟活動。
此外,政府會不時利用財政政策遏抑通脹。政府可透過加稅或削減開支來抑制經濟活動,從而對抗通脹。相反,政府亦可透過減稅和增加開支刺激經濟活動,以圖擺脫通縮。
通脹對投資回報有何影響?
由於通脹會削弱儲蓄和投資回報的實質價值,因而對投資者形成「暗藏」的威脅。大部份投資者的目標是提升長期購買力,但通脹會為這個目標帶來風險,因為投資回報必須跟上通脹率,方可提升實質購買力。
舉例說,若一項投資未計及通脹的回報率為2%,在通脹率為3%的環境下,經通脹調整後的回報實際為負數(-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通脹率的變化對不同資產類別的影響各異。舉例來說,當通脹出乎意料上升時,股票及名義固定收益向來會作出負面反應。這可能令股票/債券在通脹上升時期形成正相關性,為傳統的多元化策略帶來挑戰。相反,商品及國庫抗通脹債券(TIPS)等實質資產一向出現正敏感度。
通脹對投資者有何啟示?
通脹處於甚高水平時,通常對股票及債券等資產帶來負面影響。持續配置於通脹對沖資產,有助投資者緩衝通脹突然急升對其投資組合的影響。
投資者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緩減通脹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在通脹上升和投資條件持續變化時,投資者或可考慮能夠減輕通脹的資產,並謹記投資的核心原則:持有一個充份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定期調整配置,並確保投資與長期目標一致。
CMR2024-0312-344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