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拐點
重點摘要
- PIMCO預期2021年全球各產業與各區域的成長復甦,呈現不均衡局面。展望2022年,全球經濟反彈將轉為同步放緩,但成長高於趨勢水準。
- 儘管部分國家的央行,已開始在2021年縮減資產收購計畫規模,且其他國家也可能起而效尤,但是我們認為在未來6到12個月的時間,不會有已開發國家的央行開始升息。
- 我們預期已開發國家的通膨,將在未來幾個月觸頂。即使如此,通膨見頂的確切時間和幅度仍是未知數,一切取決於供應鏈吃緊的程度。
- 以金融市場而言,目前值得我們寄予高度信念的投資機會較少,且資產估值普遍偏高。因此,我們認為投資人應秉持耐心,妥善維持投資組合的流動性與彈性,以即時因應各種事件,把握投資機會。
- 以存續期間的配置而言,我們的模擬投資組合將維持微幅減碼配置。在信用債配置方面,我們持續青睞美國非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以及其他資產擔保證券。至於公司債,我們認為未來利差大幅收窄的機會有限。
- 我們預期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與新興市場美元債,以及特定的新興市場貨幣,有良好的投資機會。儘管如此,考量新興國家仍受新冠肺炎疫情所苦,因此我們必須審慎布局。
經濟展望
過去幾個月,全球各區域與各產業呈現不均衡的復甦局面。以美國為例,不均衡復甦,導致供應鏈面臨瓶頸,並推升通膨。儘管如此,我們持續認為近期物價走揚,是暫時性因素所造成,因此,自3月發布週期市場展望後,迄今我們並未對疫情的影響、政策或經濟成長的看法,進行大幅調整。
到目前為止,總經環境的發展,並未在金融市場引發顯著反應。儘管通膨風險攀升,但是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從3月中旬至今仍下滑25個基點。儘管如此,一如我們在3月的週期市場展望論壇所提及,總經環境的不確定性與波動性攀升,可能會轉化為市場波動加劇。我們認為由於現在值得寄予高度信念的投資機會較為有限,且資產評價普遍偏高,因此投資人必須秉持耐性,妥善維持投資組合的流動性與彈性。一旦市場出現過度反應-實際上也經常如此,我們希望保有足夠的彈性,充分掌握隨之而來的投資機會。
經濟展望:疫情觸頂、政策觸頂、成長觸頂
過去幾個月,各項公衛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的新增確診人數,可能已在2021年第二季見頂,全球每週(七天)的新增確診人數,從4月中旬的580萬人,下降至6月初的290萬人。同時間,儘管一開始疫苗接種的推動並不順利,但是已開發國家普遍加速接種疫苗,預估可在未來幾個月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因此,全球新增確診案例與死亡人數,料將持續減少,但是新興市場的疫苗接種速度依舊緩慢。
儘管如此,隨著疫情逐漸降溫,未來各項刺激政策也將停止加碼。目前已開發國家的財政脈衝-意即政府結構性赤字的變化正在減弱,將在未來幾個月開始拖累經濟成長表現(圖一)。即使美國推出新的基礎建設投資,但經濟成長將面臨相同的命運。美國國會在2021年3月通過新一輪的疫情紓困法案,提振美國經濟表現,同時其他國家雨露均沾。然而,未來美國政府將不會再對民眾廣發現金支票-這也是已開發國家財政脈衝在2021年第一季攀升的主因-且聯邦政府加發的失業津貼,預期將在今年第三季全部結束。
相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中國-身上。中國銀根收緊,導致信用成長速度減緩,同時間已開發國家央行,也開始緩緩地調整政策方向,部分央行已跨出貨幣政策正常化的第一步(例如加拿大央行與英國央行,開始縮減資產收購規模),其他央行則暗示有意採取類似行動(美國聯準會表示曾在6月的政策會議中,討論縮減購債的相關事宜)。
這些因素將對各個產業與各區域的經濟成長,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且可能會令開發國家在2021年呈現步調不一的經濟反彈。儘管如此,我們預期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活動,將從今年不同步的反彈,在2022年進入同步放緩的成長環境,但仍將維持強勁且高於長期趨勢的成長速度。值得一提的是,經歷過2020年的經濟衰退,以及經濟產出萎縮環境後,我們相信美國、英國、加拿大與中國在第二季攀上2021年經濟成長高峰,同時歐元區與日本則分別有望在第三季與第四季觸頂。
在產業方面,商品消費需求成長觸頂後,接下來領軍地位料將拱手讓給加速復甦的服務消費。儘管新冠肺炎疫情曾引發的經濟衰退,在許多面向都獨一無二,但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消費需求,始終未見衰退跡象。環顧已開發國家,消費者普遍以購買耐久消費品取代的服務消費(圖二)。舉例來說,美國運動自行車的銷售量暴增,但是健身房的會費支出,卻大幅萎縮。此外,搭乘大眾運輸的人數減少,但是買車的需求卻加速成長;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儘管如此,商品消費展現高於長期趨勢的成長速度,乃是推升已開發國家經濟,在2020年下半年與2021年上半年的復甦主力,但隨著疫情減退(希望如此) ,加上消費者偏好重新轉向服務消費,這股增長動力亦可能在今年第二季或第三季觸頂。
整體而言,我們預期2021年已開發國家的實質國民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6%(第四季同比),接著2022年的成長率將趨緩至3%以下。此外,疫苗施打速度過慢-特別是新興國家-可能會使得新興國家經濟全面復甦的時間點落後已開發國家。我們預期2021年新興市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3.5%,而在2022年加速成長至5%(第四季同比)。
通膨:急升而非螺旋上升
一般而言,由於通膨落後於經濟成長,我們預期已開發國家的通膨將在未來幾個月達到頂峰。(圖三)。即使如此,通膨觸頂的確切時間與幅度,仍是未知數,一切取決於供應鏈吃緊的程度,且供給吃緊對品價格的已實現通膨影響程度,常高於預期。截至2021年4月,已開發國家核心通膨年增率為1.7%,已完全從疫情期間的谷底回升;然而,此次推升通膨的壓力來源與過去相當不同。的確,儘管服務業通膨,仍遠遠低於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但是商品通膨早已遠遠超越疫情前的表現(圖四)。
進一步細看統計數字,已開發國家的商品通膨加速上升,主要是因為美國二手車價格飆漲所致。全球半導體缺貨,對於美國新車產量的打擊,勝過其他已開發國家,並在美國車市引發一波漲價效應,且主要是在二手車市場,因為美國租車公司在去年疫情期間賣掉手中的車隊變現,如今只能靠收購二手車以重建車隊。此外,全球物流量能吃緊,同樣對美國商品市場帶來衝擊:美國西岸港口塞船,加上卡車司機的人手不足,導致物流的時間拉長,增加的成本,最終也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儘管如此,全球供應鏈面臨的瓶頸,料將在2022年緩和,且接下來商品需求的成長速度將觸頂,因此,通膨應可在2021年的下半年降溫。此外,目前美國的失業率為5.8%,距離完全就業的目標,仍有很大一段距離,加上現階段的菲利普曲線相當平坦(意即就業環境與通膨之間的統計相關性較不顯著)、預期通膨持續受到抑制,以及生產力加速成長等因素,都讓美國通膨失控的機會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其他已開發國家的潛在通膨壓力,則明顯溫和得多。截至2021年4月,已開發國家核心通膨(不含美國)的年增率為0.6%,同時間美國核心通膨年增率為3%(圖五)。儘管全球的供應鏈同樣面臨瓶頸,但是美國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通膨,之所以有如此顯著的差別,主因在於美國推出的財政刺激規模,高於其他已開發國家,因而造就更加龐大的商品消費需求。儘管如此,預期未來美國無法再次重現如此大規模的財政轉移,且財政政策將在2022年反過來拖累經濟成長,因此,2022年美國的通膨有望降溫。
整體而言,我們預估2021年已開發國家的平均年通膨率為3%,接著將在2022年下滑至1.5%,並再次低於已開發國家央行的目標。我們預期美國核心通膨年增率,將在2021年第二季達到約4%的高點,全年度的核心通膨預估為3.5%,2022年進一步下滑至2.3%。
政策退場的風險
我們對於經濟成長與通膨的基本預測,同時存在上行與下行風險。這段時間以來,各項刺激政策支撐經濟成長表現,然而,一旦刺激政策陸續退場,接下來的經濟成長究竟是優於預期?還是不如預期?首先,我們預期以下幾項有利因素,可望使得經濟成長優於預期:1)家庭累積龐大的額外儲蓄,進一步刺激消費活動復甦(同時可能推升通膨);2)企業加速創新、生產力加速改善,支撐企業獲利與實質薪資成長,或是;3)寬鬆的金融環境,持續刺激放款活動與支持資本形成。
相反地,可能導致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因素包括:1)通膨攀升,擠壓企業獲利空間與侵蝕家戶實質所得;2)經濟資源重新分配,曠日廢時,過程中使得大量人口長期失業,或是;3)在後疫情時代,民眾的儲蓄與消費習慣出現永久性改變。
各國央行堅定立場
自從2021年3月以來,各大已開發國家央行,已開始逐漸調整貨幣政策方向。加拿大央行與英國央行率先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著手縮減債券收購的規模;另一方面,聯準會表示曾在6月的政策會議上開始討論縮減購債計畫。
在政策展望方面,我們持續預期聯準會將在2021年下旬,開始漸進地縮減每月資產收購的規模,並在2022年第三季讓整個購債計畫功成身退。至於聯準會何時會正式宣布縮減購債計畫?我們持續預期最有可能的時間,將落在12月的政策會議上,但是我們也不排除最早有可能提前到9月的政策會議上宣布。儘管目前美國通膨攀升,應該只是暫時,但聯準會可能想要藉由稍微提前縮減購債計畫的時間點,來避免預期通膨面臨無謂加速升溫風險。提前開始縮減購債計畫的另一個好處在於,倘若美國通膨升溫一直居高不下,屆時聯準會也可進一步修正未來升息的步調。
另一方面,我們認為歐洲央行可望在未來6到12個月持續收購資產(意即量化寬鬆政策)。儘管歐洲央行可能會對資產收購計畫做出小幅調整,但是歐洲央行要在2022年達成通膨目標的機率並不高。因此,就長期的角度而言(而非未來6到12個月),歐洲央行究竟該如何以明確的方向與具體的策略為資產收購計畫畫下句點,目前依舊是未知數。
最後,儘管已開發國家的央行將調整量化寬鬆政策,但是我們不認為已開發國家,會在未來6到12個月進入升息循環。目前看來,即使是最有可能率先升息的加拿大、紐西蘭與澳洲央行,首次升息的時間,料將落在2023年上半年,接著是聯準會與英國央行在同一年度的下半年著手升息。另一方面,過去10年遲遲無法實現2%通膨目標的歐洲央行,則可能得要等上更長一段時間,才有望升息,同時日本央行將持續面臨通縮壓力。
投資啟示
我們此次發布的總經及市場展望與3月的結論十分相近,因此我們並未對模擬投資組合進行大幅調整。在金融市場方面,目前值得我們寄予高度信念的投資機會較少,且資產評價普遍偏高。因此,我們認為投資人應秉持耐心,妥善維持投資組合的流動性與彈性,以即時因應各種事件並把握投資機會。
然而,我們的週期市場展望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例如經濟成長或是通膨預測觀點,潛藏的上行與下行風險、美國以外的國家何時開始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以及聯準會在今年下旬開始縮減購債的機率。
當然,任何的展望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空前的挑戰與經濟復甦,使得研判經濟數據變得極為困難。此外,無論聯準會再怎麼謹慎溝通,只要提及任何有關於縮減購債的話題,都有可能對金融市場帶來衝擊-特別是信用債,因為這段時間以來,全球利率市場已經歷一波劇烈震盪。儘管如此,今年初加拿大央行與英國央行雙雙宣布開始縮減購債規模,但是市場對此的反應出奇地冷靜,且現在美國的大環境也與2013年截然不同。回顧2013年,當時聯準會突如其來地宣布縮減購債規模;如今,量化寬鬆政策何時退場,早已連續討論了好幾個月,且聯準會也表示實際升息的步調將十分緩慢。無論如何,縮減購債規模多少還是會對我們的展望增添不確定性,且不論是美國或是其他國家,都不會讓受影響市場的風險轉移變得更容易 。
存續期間與殖利率曲線
以存續期間的配置而言,我們緊貼美國為主要投資部位,並相對於參考指標,維持微幅減碼配置。回顧過去18個月,美國與全球的利率資產,可說是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點,殖利率在疫情期間降至極低的水準,爾後隨著疫苗接種效力與經濟復甦前景,反映在資產價格上,殖利率又再度走揚,並連帶引發波動性。根據我們截至6月中旬的預測結果,未來幾個月,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將接近1.5%-2%的區間。因此,一方面我們將微幅減碼存續期間,同時審慎管理利率資產與其他投資部位之間的相關性。
此外,我們預期殖利率曲線將陡峭-這也是我們長期秉持的基本面觀點-並成為潛在收益來源。我們預期央行將繼續壓低短天期利率,但是通膨升溫疑慮,可能會推升較長天期的殖利率。我們認為聯準會將以極為緩慢的速度緊縮政策,因此當通膨升溫疑慮推升長天期殖利率時,我們便可藉由極具流動性且多元的方式,分散布局歐洲、英國、與日本等國公債殖利率曲線陡峭的趨勢。如前所述,在布局殖利率曲線的同時,我們也將審慎管理存續期間與其他風險性資產投資部位的連動性。
信用債券
我們預期將加碼配置信用債,並持續以目前持有的美國非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與其他資產擔保證券,作為主要的信用債投資部位。我們持續認為相較於一般的公司債,美國非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且風險特性具吸引力。此外,有限的供給量,亦為美國非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增添投資吸引力。
另一方面,考量目前發債企業的投資評價與槓桿比例,我們認為公司債利差進一步大幅收窄的機會不大。然而,由於政府公債的殖利率偏低,因此即便信用利差已受到壓縮,投資人對於信用債的強勁需求料將不減。此外,由於海外投資人的避險成本下滑,美國信用債表現應可持續獲得支撐。
我們預期信用衍生性商品指數,將作為掌握信用債Beta報酬的主要投資工具,且我們在多元債種投資組合之中,配置的個別公司債,皆是由全球信用分析師團隊發掘且寄予最高信念的投資標的。單純以信用債投資組合而言,債券選擇料將持續作為重要的超額回報來源,且疫情復甦題材以及金融、景氣循環、與房市相關的產業料將成為布局的重點。
考量到美國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的評價偏貴、息差或收益欠缺吸引力、加上聯準會即將縮減購債規模,可能使得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的交易,面臨更大挑戰,因此,我們將對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採取中立偏減碼的配置策略。
通膨連結債券 (Inflation-linked bonds)
此外,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也將影響美國通膨連結債。從評價面與流動性的角度來看,我們將對美國通膨連結債採取中立配置,但是部分投資組合可能會持續加碼配置,因為目前美國通膨連結債的評價仍處合理水準,有助於抵禦通膨高於預期的風險。
貨幣與新興市場
相對於10大工業國中的大宗商品貨幣與特定的新興市場貨幣,我們持續傾向減碼美元-但是關鍵在於精準控制投資比重。我們之所以傾向減碼美元,主要原因包括:預期全球經濟持續擴張,小型開放經濟體的貨幣,將受惠於週期性經濟復甦;美元的投資評價;以及聯準會調整貨幣政策的步調,比過去都要來得緩慢許多,且其他國家緊縮政策的速度有機會略微超前。
除了新興市場貨幣,我們認為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與新興市場美元債,同樣具備良好投資機會。儘管如此,考量新興國家仍受新冠肺炎疫情所苦,因此我們必須審慎布局。
股票
我們認為,目前股票的投資評價已處於合理價位,美股風險溢酬已來到3.5%,相當於景氣擴張階段中期的平均水準。考量到未來企業獲利可望持續上修,我們將在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中,維持股票加碼部位。然而,有鑑於目前股市估值,我們必須精挑細選,並找出有望受惠於服務業經濟活動擴大重啟的產業與個股,以及具備長期利多趨勢支撐、訂價能力強、與高競爭門檻的景氣循環企業-例如半導體、自動化科技與綠能產業。
原物料
另一方面,強勁全球需求,使得大宗商品價格顯著走揚。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大宗商品的現貨價格漲幅可能會縮小,因為生產商採取的避險措施,將日益限縮大宗商品的長期價格。整體而言,目前大宗商品期貨的轉倉收益,已接近20年高點,未來將左右期貨市場後續的報酬表現。(轉倉收益意指隨著期貨合約的到期日接近,遠月期貨「轉為」近月期貨所產生的投資回報。)
如同我們在過去幾次的論壇中所提,許多公共部門與私人企業的領袖,日益重視氣候變遷與社會公平等議題,大聲疾呼各界應採取行動。因此,未來在評估政策制訂、法定資訊揭露、資本形成、永續投資或是市場環境可能出現的週期性調整時,我們都必須將氣候變遷與社會公平等因素納入考量。正如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的成員Mark Carney所說,現在永續發展的浪潮正在全球加速開展,2021年11月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召開在即,各國政府與企業領袖無不希望針對氣候變遷目標做出實質、永續的進展。今年,ESG債券的發行量顯著成長,顯示無論是政府或企業,發債機構已開始將永續發展納入發債目標,希望滿足投資人對於ESG債券的投資渴求。
下載PIMCO週期展望
下載PDF檔案淬鍊投資智慧,歷經時間考驗
論壇簡介
PIMCO投資流程經歷50年的淬煉與各種市場環境的考驗,每年舉行長期展望論壇和週期展望論壇,廣納各界的智慧結晶作為建構投資流程的根基。來自全球的投資專家每年四次一同探討全球市場和經濟情勢,掌握具備深遠影響的投資趨勢。
在年度的長期展望論壇中,我們聚焦於未來3至5年的經濟前景,讓我們在配置投資組合上,掌握全球經濟結構性變化及趨勢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深信多元的投資觀點是締造優異投資成就的關鍵。故此,我們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決策官員、投資人、與歷史學家,從多元的角度為我們帶來真知灼見。此外,PIMCO全球諮詢委員會亦積極參與討論,委員會的成員均為享譽全球的經濟和政治專家。
週期展望論壇每年舉行三次,聚焦於展望未來6至12個月的經濟前景,分析各個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景氣週期動態,洞悉可影響投資組合配置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市場風險溢價及相對評價的潛在變化。
警語
過往績效並非未來結果之保證或可靠指標。
所有投資均有風險且可能造成損失。投資於債券市場須承受若干風險,包括市場風險、利率風險、發行機構風險、信用風險、通貨膨脹風險以及流動性風險。大多數債券以及債券投資策略之價值會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若屬存續期較長的債券或債券策略,其敏感度與波動性大多高於存續期較短的券種;當利率走升,債券價格通常會下跌,且低利率環境亦提高此風險。債券的交易參與量縮減,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降低,以及價格波動加劇。債券投資贖回時,其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原始購債成本。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和資產擔保證券可能對利率變動表現敏感,或須承受提早還款風險。儘管有關有價證券一般由政府、政府機構或私人擔保人提供擔保,但並不保證 擔保人將履行其責任。公司債務證券所蒙受的風險,包括債券發行人無法履行本金償還與利息支付義務的風險,且也可能涉及包括利率敏感度、市場對發行人信譽的認知,以及市場整體流動性等因素所造成的價格波動風險。政府發行的通膨連結債券(ILBs)為固定收益證券,其本金價值依 據通膨率定期調整;當實質利率上升,通膨連結債券的價值隨之下降。美國政府發行的抗通膨美國公債 (TIPS) 即是 ILB。投資於外幣計價及/或當地證券時,可能會因匯率波動以及經濟和政治風險而導致投資風險增加,且新興市場的此種情況可能更加明顯。匯率可能會在短期內大幅波動,並可能減少投資組合的回報率。股票有可能因為實際或臆測之市場狀況、經濟變動或產業狀況而造成價值減損。原物料存在較高風險,包括市場、政治、監管和自然狀況等風險,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人。
有關金融市場趨勢或投資組合策略的陳述與聲明,均以當前市況為準,市場狀況仍將有所波動。概不保證相關投資策略必然適用於任何市況,或適合所有投資人。個別投資人應自行評估個人長期投資能力,尤其是在市場下跌期間。投資人做出投資決策前,應先諮詢投資專業人士之意見。展望及策略有可能變動,恕不另行通知。
文中所有預測、估計及若干資料均係得自專有研究結果,不應視同投資建議,或任何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之推薦。概不保證必能達到文中所述的投資表現。
超額報酬 (Alpha) 係 用以衡量風險調整過後的績效,計算方法 是比較投資組合的波動幅度 (價格風險) 與其相對於基準指數的風險調整後 表現;高於基準指數表現的 alpha 係數 稱之為超額報酬。
PIMCO僅向符合資格的機構、金融中介機構及機構投資人提供服務。個別投資人應諮詢財務專業意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投資選擇。本資料包含基金經理人見解,相關見解可能有所異動,恕不另行通知。本資料之發布僅供資訊參考之用,不得視同投資建議,亦不得視為推薦特定證券、策略或投資產品。本文資訊均得自經研判為可靠之來源,惟不保證必然無誤。未經明文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在其他刊物引述本資料的任何內容。PIMCO是Allianz Asset Management of America L.P.在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商標。©2021, PIMCO.